关键词是什么呢?它可以是任何语言的任何词汇,主要以文字方式构成。文字的本质就是为表达思维而服务的,当我们选择关键词进行搜索的时候,每个词汇必然是有目的性的,而这个目的性可以分成显意及隐意两部分构成。显意是实具有明确的搜索意图,而隐意则是显意背后真正的搜索动机。当关键词包含有这两层内涵的时候,我们无需对此做严格细分,因为经济性思维模式让我们在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所处的环境下做出最快并且自认为最直接的决定。
先让我们看看关键词的显意。举个例子,当我计划乘火车去杭州时想了解火车时刻表。我选择关键词“上海 杭州 火车时刻表”,从这个关键词词组直接表述出来的需求是寻找上海到杭州的火车时刻表,这个就是关键词的显意。关键词的显意分析无需考虑提出关键词的人当时所思所想,而比较客观从关键词的字词组和来推断关键词所要表述的内涵。关键词的显意相对比较客观,是能体现大众群体对该搜索关键词的理解结果。
现在让我们再举几个例子看看关键词的显意:
a. “瑶里崖玉茶叶”
前不久一位好友送我一包瑶里崖玉茶叶,据说是江西名茶,那么好奇心让我在搜索引擎中使用这个关键词来搜索相关茶叶信息,我相信只有了解该茶叶的特点和背景情况才会让品茶人更能享受到茶叶真正品质。但仅仅从这个关键词的字面上分析,我们无法得知关键词所带有的目的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增加一个通用词汇来显示该关键词的显意。这个通用词汇可以使“关于”,“了解”,“什么是”来体现关键词潜在的目的性,这种做法可能会与实际意图有些偏差,但不考虑少数情况,有时模糊的答案反而会更显客观真实,而有了这些通用前缀,搜索引擎似乎十有八九已经推断出我们的搜索目的。
b. “Web 2.0定义”
当互联网的发展伴随新概念的产生,而新概念产生又让人们从疲劳中看到新的喜悦。Web 2.0的概念不由分说,这是一个很“时髦”的概念,关于如何看待Web 2.0,我将在自己的一本书中详细阐述,这里就让它仅作为一个关键词来举例。在这个关键词中的显意已经十分明确,目的是为获得一个Web 2.0的概念定义,同样类似的关键词可以选择“Web 2.0概念”,“什么是Web 2.0”等等,这个关键词无需任何前者或修饰词已经自身体现出了显意。
c. “copyright 2003”
咋一看这个关键词,也许你一时会愣住,请不要以为我会无目的的提出这个关键词,也许你还会感谢我这个关键词给你的启发。互联网虽然是一个新事物,当熟悉于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的人们以各种技巧使自己的网站在搜索引擎排名靠前的时候,却忽略了搜索引擎现在更加智慧,他们懂得如何根据网站的“年龄”来判断一个网站的价值。通过这个关键词我们可以来寻找长期没有维护的网站,并且可以低价购买他们来为我们提供其他商业服务。这些才是这个关键词的主要动机,因此此这个关键词的显意表示得并不明显。
以上三个例子中关键词的显意有的可以较为直接的理解,有的可以通过加上前缀而揭示出来,而有的却很难从字面上看出关键词的目的性,这样的例子还很多,这里不再一一枚举。
当我们无法看出关键词显意的时候,分析关键词的隐意将尤为重要。这样的分析过程类似于梦的解释,梦中呈现的故事未必是梦的真正内涵,而梦的内隐必须参考梦前后片断和日常生活片段才能有所理解。对于关键词隐意的分析也同样如此,每个关键词上富有显意和隐意双层涵义。而这两者量的程度和关键词提出者的文化背景,表述能力及实际动机密切相关。同样一个需求,不同的人会尝试不同的关键词组合,这也让我们能理解搜索引擎中长尾理论在这方面的表现价值。
关键词的显意与隐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当一个有语言障碍的人,给他一只笔一张纸,或许更能方便他表现出自己的需要。当关键词以某个词汇为核心词汇加上其他的修饰语具体化后,它的隐意将一定量的转化为显意,而当人们对某问题无法表述清楚的时候,那么显意与隐意的比重关系又会再次发生量的变化。
了解了关键词的显意与隐意基本概念之后,我们现在知人们用关键词的来描述需求时,通常不能很彻底的表述清楚,其显意与隐意会并存于其中。在搜索引擎出现最初,人们通常以一个或两个通用词汇组合来描述自己的需求,但由于当时互联网的信息量规模远不如当今的千分之一或万分之。当时人们对于搜索的顾虑(担心查不到需要的结果)也限制了隐意向显意的转变。如今时代在前进,搜索技术不断提升及网络存储成本的大幅下降,这种对搜索的顾虑也随之发生变化,更丰富的搜索关键词将会大量涌现,关键词长尾也会延伸得更长。那么如何来匹配这些关键词,如何为自己的网页提高“中奖几率”都将是在搜索经济下新的需求与供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