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周先生说,孩子以前成绩不好,经常考零分,得知孩子这次考了7分,为了激励下孩子,便开车带孩子买了1000多元的烟花,在安全地带开始燃放,整个过程持续了十多分钟。
他坦言,这次激励后,孩子现在也十分懂事,主动进步,他燃放烟花的初衷也就达到了。(荔枝新闻)http://cn.yixiin.com/spread/
延伸阅读
从孩子的衣食住行到学习成绩 如何拯救“中国式家长焦虑”?
如今有一种焦虑叫中国式家长焦虑。这种焦虑是伴随着孩子降生而产生的,可是随着孩子一天天的成长,这种焦虑没有任何减弱,相反愈演愈烈。从孩子的衣食住行到学习成绩,从孩子的性格兴趣再到身高体重,这些都能引起家长的焦虑。
王晨瑀 插图
为了能让孩子上个好学校,家长们忧心忡忡;孩子写作业时心不在焉,家长们则在一旁着急上火;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文武双全”,家长们也在兴趣班与快乐童年两者之间矛盾挣扎;当孩子有了自己的兴趣,家长们又开始担心他们分不清精华和糟粕。家长们操的心实在太多了。
无处可逃的“家长焦虑症”
市民刘女士最近就在为孩子的升学焦虑。她的孩子虽然还没有上小学,但是她觉得,幼儿园里并没有什么实质的学习内容。为了不让孩子上小学之后逊于同班同学,她给孩子报了英语班、书法班,而且给孩子布置了识文断字、背诵唐诗等作业。5岁的孩子还很贪玩,平时脾气很温和的刘女士却是一反常态,经常会责备孩子。她也在反思自己,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
即将准备中考的晓宇成绩中等,这是由于偏科导致的。其实对于自己的未来晓宇已经有了初步打算,考个高职早早走入社会。但是晓宇的妈妈却不同意,她认为如果考不上大学就等于“没出路”。为此,她不惜花费金钱与时间给晓宇报了不少补习班。母亲的焦虑晓宇看在眼里,却也十分无奈。
同样面对升学这个问题时,有些家长却很淡定。田先生的孩子即将上幼儿园,可是现在他并不那么焦虑。他认为,家长的焦虑只是对于孩子未来的一种过分担忧,这其实也是大人对自己以及孩子缺乏自信和安全感的表现。
田先生说,每一个孩子的人生轨道都不相同,另外孩子们未来将有着怎么样命运也是各不相同。“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什么可以拿来攀比的呢?每个孩子的起点又怎么会有高低之说呢?既然这样,焦虑就显得有些杞人忧天了。”
市民韩女士的孩子正在上幼儿园,对于这个问题,她更加“淡定”。她认为,有些家长之所以焦虑,既存在盲目跟风的可能,也受到了一些商家“贩卖焦虑”的影响。“家长们不能把对于未来的焦虑,转嫁到孩子身上。”
在日常生活中韩女士也充分相信自己的孩子。她认为,所谓的焦虑是家长自己的问题,不能转嫁到孩子的身上。“当出现问题时,家长要重新评估对孩子的期待值是否合理,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
韩女士避免焦虑的另一个办法,就是远离一切产生焦虑的源头,比如家长群、课外班的销售顾问等。“长期处在这种环境里,家长的头脑也很难清醒;当然家长们也要学会自我放松、自我充实,可利用运动、电影、音乐等充实自己的生活。”而韩女士的朋友却认为,这种做法其实是“掩耳盗铃”,等到她的孩子上了小学,这种焦虑迟早要来。
家长往往比孩子更焦虑
但是,更多的家长并不能做到韩女士般淡定。最近,南京一位33岁母亲的遭遇刷爆了朋友圈。当看到自家孩子写作业时非常磨蹭,这位母亲气不打一处来,竟然把自己气到了医院。据报道,当时她感到自己说话口齿不清,双手也不停地颤抖,字也写得歪歪扭扭。起初她还以为,这些只是生气导致的。休息两天之后,这些症状一点都没有改善,这名母亲只好来到医院就诊。头部CT显示,她的左侧脑部已经出现梗死。据主治医师介绍,该患者存在家族高血压病史,平时生活中也有高血压的症状,但是跟孩子生气却是此次发病的直接诱因。
对于这条新闻,不少家长都深有感触。“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从一句玩笑话,变成了许多家长的真实写照。市民李女士的女儿正在读小学二年级,作业并不多,但是本来正常半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作业,女儿却经常要拖到一个小时以上。看着女儿一副不紧不慢的样子,李女士却非常着急。
“不是老师留的作业难度大,就是她太‘磨叽’,刚写一会儿她的心思就不在这儿了。”女儿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李女士也进行了分析。她说,小时候家里的条件没那么好,写作业时根本没有其他的事情让自己分心。相反,自己的女儿现在可以接触到很多有意思的事物,这些事物虽然比较碎片化,但却特别吸引孩子们。
为了有所改观,李女士就想出了一个“胡萝卜加大棒”的主意。如果女儿能够专心完成作业的话,她就奖励女儿爱吃的零食;如果上课认真听讲不走神儿,假期就带着女儿出去玩。同时李女士也制定了一些“惩罚”措施,这种奖惩并举的方式果然收到了效果。“女儿完成作业的时间比以前快多了。”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宗春山认为,家长出现焦虑属于正常现象。但是在日常工作中,他见到非常多的家长是因为孩子的课业问题而产生焦虑。“学习应该是孩子们的事情,课业出现问题应该是他们自己去焦虑,而现在家长往往比孩子们还要焦虑。”宗春山认为,产生焦虑之后,家长更应该从自身来找原因。
“竞技教育”加重家长焦虑
“每周3篇英文日记,围棋11级,已阅读500本书籍,会做磁力、重力等物理实验。”前不久,上海一名5岁小朋友的“简历”让不少大人看得瞠目结舌。不少网友直发感叹:终于明白了什么叫“输在起跑线上”。
是否要进行超前教育,已经困扰了很多家长。今年7月份,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文件中明确批评目前“一些幼儿园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强化知识技能训练,‘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这不仅剥夺了幼儿童年的快乐,更挫伤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影响了身心健康发展。”
随着孩子一天天的成长,家长们的焦虑也愈发严重,这一点在海淀黄庄附近最能体现。这里既有北京首屈一指的名校,也聚集着数不清的补习班,每到工作日放学后以及休息日,补习班里都是上课的学生,而附近的咖啡厅、快餐店里,都是在等候孩子下课的家长。
宗春山说,如今很多家长都存在焦虑,究其原因,与当下独生子女与应试教育的大环境有关。“焦虑的产生是无意识的,它源于内心的欲望,也是自身存在感的一种体现。因为孩子每到一个阶段,家长就会有新的期许,但这种期许却是无穷无尽的。”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曾发文表示,幼儿教育看6岁时进小学的识字量,小学看毕业能否考进好的初中,直到考上大学依旧迷茫,这样的教育根本没有赢家,也偏离了教育育人的本质。在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中,教育变成了“竞技教育”。而正是教育竞技化,才有了所谓的“起跑线”一说。正是这条看不见摸不着的线,成了家长们脆弱的心理防线。http://cn.yixiin.com/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