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体车市冷淡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增速也明显下滑。随着新能源汽车逐步代替传统燃油汽车,该领域已成为各大汽车品牌角逐的主战场。
科创板上市企业申报正在步入密集期,在拟上市的公司中,杭州杭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可科技”)的主营业务与新能源汽车紧密相连。
杭可科技称,国内对标的企业是珠海泰坦,既先导智能(300450.SZ)全资子公司,及同为拟上市科创板的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元亨”)。
杭可科技定价27.43元/股
7月1日晚间,杭可科技公布了最终发行定价,27.43元/股。该发行价对应的扣非后静态市盈率为39.8倍,略高于行业市盈率和此前多家券商研究报告给出的建议价格区间,但低于部分可比的已上市公司。
上市标准方面,杭可科技仍然选用了要求最低的第一套标准,不过公司也同时符合上市标准三和标准四的要求。
招股书显示,杭可科技主营业务为锂电子电池的后处理系统的设计、研发、生产与销售。目前产品主要围绕在充放电机、内阻测试仪等后处理系统核心设备。为三星、LG、日本索尼(现为日本村田)、宁德新能源、比亚迪等国内外知名锂电池制造商配套供应各类锂电池生产线后处理系统设备。
2018年杭可科技实现营业收入23.08亿元,同比增长25.7%;实现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86亿元,同比增长58.8%,公司近年来业绩保持稳健增长。本次拟上市发行41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份比例10.2244%,融资不超过5.47亿元。
杭可科技表示,“锂电子电池生产线处理系统的核心技术集中于充放电过程电压/电流的控制检测精度、能量利用效率、充放电过程温度/压力控制、系统集成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公司在上述方面有较为明显优势。”
行业龙头慢慢突出
对杭可科技来说,动力锂电池细分应用的电动工具、电动汽车等领域,是其未来成长的关键。
随着各国汽车产业的深刻变革,新能源汽车毫无疑问将是汽车市场的主流方向。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计, 2018年,中国新能源车型产销量累计分别达到127.0万辆和125.6万辆,同比增速分别为59.9%和61.7%。锂离子电池在储能方面的应用也前景广阔,因此从长远看,锂离子电池的生产产能仍将进一步扩张。
然而,国内锂离子电池市场供需呈现着另一番景象,这或将演化成一场产业的变革。
目前,锂电池市场需求呈现低端供大于求,高端供不应求的格局。仅从量上看,国内行业前列企业扩产的步伐一直没有止步,而规模较小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商则遭遇兼并整合。
多份券商研报指出,随着政策对于新能源车补贴的大幅退坡,未来几年电能量密度低、续航性能差、技术水平落后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商获得的政府补贴将大幅下滑,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也将随之进行结构性调整,产业集中度日益升高,在马太效应的作用下,锂电设备企业也会都去竞争优质客户资源,电池行业市场集中度会越来越高,龙头设备商将充分受益。
对标A股企业,研发投入稍逊色
从行业细分角度来寻找对标企业,目前国内掌握锂电池生产线后处理系统技术、生产规模较大的主要有广州擎天、泰坦新动力、广州蓝奇电子等。
其中,A股上市企业先导智能的全资子公司珠海泰坦,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12.87亿元,净利润3.98亿元。
事实上,锂电池设备也是先导智能的主营业务,2018年公司该业务营业收入金额达34.43亿元,占比总营收88.53%。先导智能年报表示,销售量的同比大幅增加为报告期内合并了珠海泰坦所致。营收大幅增长同时,近三年先导智能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增速显赫。2018年公司研发投入2.84亿元,同比增长130%,2016年度研发投入为0.42亿元。
杭可科技近年来稳健增长的净利润和营业收入离不开其较高的毛利率。招股书显示,2016年至2018年,公司综合主营业务毛利率达45.11%、49.82%和46.53%,其中,重要产品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设备的毛利率为45.03%、51.71%、53.66%,呈持续上升态势。
而营业收入稳健增长,但较之先导智能的研发投入增速稍有逊色。2018年公司研发投入0.57亿元,同比增长16%。
对标“同胞”,各有烦恼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拟在科创板上市的利元亨也是其业内竞争对手。
利元亨招股书显示,公司在锂电池制造设备领域主要覆盖锂电池生产的电芯装配、电池检测和电池组装三个环节。
2018年,利元亨实现营业收入6.81亿元,同比增长69%;实现净利润1.29亿元,同比增长207%。其中锂电设备营收达6.04亿元,占比总营业收入近88.59%。
两者虽都以锂电池为主营业务,但是细分领域仍不同。
杭可科技所处的锂电子电池后处理系统领域,目前我国没有相关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所有后处理系统设备的规格、性能、可靠性等指标均根据客户要求而制定。公司表示,未来行业或国家标准一旦制定,如果公司不能很好地适应行业和国家标准,将对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利元亨近年来营收增速不亚于杭可科技,但公司是以消费锂电池制造设备为主要产品。报告期内,公司消费锂电池制造设备占锂电池制造设备比例近8成。而2012年~2018年,消费锂电池受到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增速放缓影响,年复合增长率较低。公司称,未来的消费锂电池增速放缓,将对主要客户产生重大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