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拜耳转型的重要一环,收购孟山都曾被看作是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一环。然而,从目前的结果来看,当初的野心所付出的代价应该已经远远超出公司决策者的想象。而收购孟山都所遗留下来的后遗症,正在不断发酵,最终又将如何解决?留给拜耳的时间似乎并不多。
据《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报道,指控孟山都除草剂Roundup致癌的原告赢得了三场陪审团判决,迄今为止的损害赔偿金已超过20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8年6月7日拜耳宣布完成对孟山都的收购,包括截至2018年2月28日孟山都的待偿还债务在内,该交易的收购金额约为630亿美元,而拜耳的股价已经跌去40%。
资料显示,实际上拜耳第一次因农达致癌而败诉发生在2018年8月,陪审团认定拜耳应对一名场地管理员的非霍奇金淋巴瘤负责。当时,距离拜耳完成对孟山都的收购才仅仅两个月,当日也引发了拜耳股价的暴跌。
实际上,孟山都的除草剂产品农达一直以来饱受争议。该产品的主要成分草甘膦被广泛怀疑为致癌物质,长期使用极有可能诱发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淋巴癌的一种)。
2017年9月,美国环境保护局在长达数十年针对草甘膦风险评估后发现,该化学品不太可能致癌。但在2015年时,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部门却将草甘膦列为“可能致癌的物质”。
拜耳公司曾表示,在全美范围内其公司已经面临超过1.3万起针对除草剂致癌的诉讼。
对此,拜耳公司方面表示,拜耳正不遗余力的在为上诉和即将到来的庭审做积极准备。
在官司不断缠身、或面临天价赔偿的情况下,拜耳还陷入了大幅裁员的负面新闻中。
据报道,拜耳方面此前宣布将在全球11.8万名雇员中裁员1.2万人,比例超过10%;其中德国总部将裁员4500人,以此来提振营收效率以及提高利润率。而裁员计划将持续至2021年底,以期在2022年时能节省每年26亿欧元的成本。
针对上述负面消息,拜耳公司方面对和讯网表示,“当前公司正在通过一系列资产组合、效率和结构措施让拜耳更强大。这些措施将使我们更专注、更有效、更敏捷、更具竞争力。”不过,对于具体的措施,拜耳中国方面并未透露。
尽管在目前官司缠身、大幅裁员等负面消息之下,拜耳今年的业绩表现却表现不俗。
根据日前拜耳公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Q1)财报显示,在全球业绩方面,拜耳第一季度的总销售额为130.15亿欧元(145亿美元),同比增长4.1%。其中,在中国市场的Q1销售额更是达到7.76亿欧元(8.64亿美元),同比增长24%。
“2019年第一季度,拜耳集团在其业务运营方面取得了强势开局,而取得这一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我们的农业业务。得益于新收购的农业业务,作物科学事业部的销售额和盈利增长超过一倍。”拜耳中国方面认为,这表明整合工作正按照预期顺利进行。
资料显示,中国市场的快速增长主要依赖于三大药物的销售。
报告显示,抗血凝剂拜瑞妥(利伐沙班片)第一季度在中国的销量几乎翻倍,该药于2009年在中国获批并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009年版),在国家医保目录(2017年版)中其使用限制又得到拓宽,除了用于下肢关节置换的适应症外,还增加了华法林治疗控制不良或出血高危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此外,拜耳的两大肿瘤治疗药——索拉非尼和瑞戈非尼也在中国实现快速放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