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楠 http://www.yixiin.com/brand/
在创业板迎来10周岁生日之际,与之伴随的重要基础性制度——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更加显得熠熠生辉。适当性的本质是对称性、匹配性,即投资者认知相关产品或市场的风险,自愿承担风险。对市场管理者和中介机构而言,这一制度向投资者充分揭示了风险,帮助他们了解风险,做到信息对称。在这一制度建设进程中,深交所创业板走在前列,发挥了先行示范作用,取得了积极良好效果。
在2009年创业板创设之初,即实施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基本要求是:1、参与创业板市场的个人投资者原则上要具备两年交易经验;2、根据投资者是否具备两年交易经验,分别设置两天或五天的开通冷静期,防范投资者盲目跟风、冲动投资;3、投资者本人临柜现场签署风险揭示书,并且对相关客户申请、风险揭示和相关劝导工作留痕,以备核查。
随着这三条基本措施落地生根,深交所积极引领证券服务机构不断加强风险揭示和投资者教育,创业板投资者的风险认知能力、自我承担操作风险的意识不断提升。10年来,“买者自负、卖者有责”、“将适当的产品提供给适当的投资者”等理念已深入普及。“适当性管理”已成为创业板安全运行、效率提升、投资者保护的重要制度保障。
第一,适当性管理优化了创业板投资者结构,投资者投资经验相对丰富。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末,开通创业板权限的深市A股个人账户总数为5001万,约占深市A股个人账户总数的27.8%。也就是说,创业板个人账户占深市总账户不足三成。同期,这5001万创业板账户中,参与过创业板二级市场买入的投资者为3511万户,约占创业板账户的70.2%,仅占深市A股个人账户的约二成比例。
同期统计还表明,创业板账户平均交易经验近9年,远高于深市A股个人账户的4.8年。其中,受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约束,84.5%的创业板账户交易经验满两年,远高于深市A股个人账户52.1%的比例;交易经验不足6个月的创业板账户约占一成,而深市A股该占比则为约五成。
以上数据一定程度上说明创业板投资者决策相对理性、审慎,对风险认知更明确,懂得“敬畏风险”。同时,过往更成熟的经验使得这一群体对风险的认知和承受力更高,投资决策更审慎,更懂得自律。可以说,创业板投资者基本是经历过一些风浪的成熟投资者的集合。
第二,适当性管理促进了投资者资产规模优化,呈现“逆散户化”趋势。
创业板个人账户平均资产规模高于50万元,相当于深市A股平均资产量的2倍。截至2019年上半年末,创业板个人投资者账户平均资产规模达53万元,而深市A股个人账户平均资产规模为26万元。
从资产量分布情况看,创业板市场的中小散户占比低于深市A股平均水平,且资产量在50万元以上的个人投资者占比远高于深市比例。而且,在开通创业板交易权限的个人投资者中,资产量达50万元以上的占比为12.8%,远高于深市A股6.5%的比例。
创业板市场作为我国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先行示范者,已经取得相对成熟的经验,应当在全市场推广。投资经验丰富、资产规模比较高、风险意识强和投资决策审慎,是投资者队伍建设的方向,这一点已在创业板得到较充分体现。创业板投资者结构表现出的这种“逆散户化”趋势,为确保市场平稳有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也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创业板实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之后,科创板、新三板、金融期货、融资融券、分级基金、私募基金等市场和产品也都建立自身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这一制度在充分保护投资者权益,降低市场风险,稳定市场运行方面发挥了卓有成效的作用,应当进一步落实好,完善好,推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