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特约记者 陶知闲 http://www.yixiin.com/latest/
2019年,猪肉价格是绕不过去的话题。猪肉价格上涨,是多种因素共振引起。那么,这些因素会在2020年缓解么?即使有所缓解,需要多久才能传导到价格?
如果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需要了解到底哪些因素导致2019年猪肉价格上涨。
猪肉缺口到底有多大?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截至2019年10月,生猪存栏同比下滑41.40%、环比下滑0.60%;能繁母猪存栏同比下滑37.80%、环比首次转正,微增0.60%,生猪产能去化幅度远超历史记录。
猪肉供需缺口导致猪肉价格扶摇直上。
过往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猪肉消费11234万吨,其中我国消费5540万吨,占全球总消费量的49.31%。我国猪肉需求基数大,弹性小,因此猪价主要取决于供给端。2018年12月以来,受非洲猪瘟影响,我国生猪存栏、能繁母猪存栏环比持续下滑,同比跌幅不断扩大。2019年猪肉产量按2018年60%估算,预计产量为3240万吨,进口预计200万吨,按照去年消费5540万吨计算,猪肉理论缺口在2100万吨。
这2100万吨猪肉缺口,可以用各种方法解决。其中包括扩大猪肉生产、猪肉进口以及用其他肉类代替。但即使算上这些解决方法,缺口依然存在。
首先,猪肉缺口短期难以弥补。当期猪肉产量由九个月之前能繁母猪数量决定。一般来说,能繁母猪怀孕时间接近四个月(实际上是114天),育肥猪出栏上市需要六个月的时间。因此,即便能繁母猪存栏10月份环比转正,表现出触底回升迹象,最快也要到十个月之后的2020年下半年才能供给回升。
其次,猪肉进口增量杯水车薪。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进口国,2018年全球猪肉贸易量为844.6万吨,其中中国进口156万吨,占全球总贸易量的18.5%。农业部披露,在猪肉供给短缺背景下,陆续放开巴西、加拿大等国猪肉进口,2019年前三季度进口猪肉132.57万吨,增幅超过40%,预计今年进口200万吨。进一步说,猪肉进口总量仅占总需求的3.44%,今年猪肉进口增量44万吨仅为2018年两天的人均消耗总量。
最后,鸡肉是主要替代品,牛羊肉替代性有限。截至2019年10月,鸡蛋产量同比增长6.1%,连续6个月环比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牛肉和羊肉产量分别达到458万吨和330万吨,分别增长3.2%和2.3%,这在近年来也是增长较快的。综合各方面的数据分析,农业部预计全年禽肉增产潜力在300万吨以上,牛奶增产160万吨以上,禽蛋增产80万吨以上,牛羊肉增产30万吨以上,合计增产570万吨。
按照总动物蛋白摄入1:1估算,猪肉缺口在1486万吨。
供需的缺口必将导致猪肉价格上行,短期内缺口仍难以弥补,2020年全年猪肉价格可能依然在高位徘徊。
数据显示,截至12月6日,22个省市生猪均价为34.81元/公斤,与去年同期的13.46元/公斤相比,上涨158.62%。短期来看,目前生猪价格较10月底有小幅下降,主要因为经历之前猪价快速上涨后,惜售情况有所缓解,同时过高猪价对消费也有所抑制。但是,随着春节旺季的临近,在供需缺口持续的情况下,猪肉价格将迎来新一轮上涨,生猪价格有望创新高至40元/公斤以上。与此同时,2020年上半年猪肉供给仍旧保持低位,猪价将依然维持高景气度。随着近期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回升,预计2020年四季度猪价将缓慢回落。
行业两极分化随着养殖行业的规范化,随之而来的“马太效应”已经开始显现。包括温氏股份等在内的生猪养殖头部企业持续开疆扩土。养殖头部企业因为具有资金及技术优势,采取猪场多级隔离、“大区域、小单元”布局、舍内小环境控制等疫病防控措施。在养殖过程中,采取“早期隔离断奶”、“分胎次饲养”、“一对一转栏”、“全进全出”等生物安全措施,在后疫情时代积极应对,现已稳健恢复生产并不断扩产。
另一方面,散养户因为环保、资金等原因,并未积极复产。常规来看,当猪价超养殖成本后,利润转正,养殖户补栏意愿增强,能繁母猪存栏一般会同比增长。但在本轮猪周期中,养殖利润自2019年初转正,能繁母猪存栏量却不升反降,二者反向变动。农村农业部表示,全国规模养猪场生产持续较快恢复,2019年10月份全国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生猪存栏环比增长0.5%;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4.7%。头部养殖企业的快速复产并没有带动能繁母猪存栏量整体上涨,究其原因,还是散养户复产并未跟进。
因此,目前养殖户的格局正形成两极分化趋势。数据也验证了这一点。自2019年第二季度起,养殖头部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出现环比增长态势,三季度改善加速。生猪养殖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主要包括未成熟的种猪、成熟的种猪,种猪包括种公猪和种母猪。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增加,标志着公司生产经营规模扩大,种猪存栏量提升。
诸多业内人士认为,本轮猪周期的产能恢复是结构性的,在疫情平稳后,国内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化和头部集中趋势将会加强。目前来看,养殖规模逆势扩张主要集中在较大规模的养殖企业中,而小规模养殖户、散户只有零星补栏,全国整体产能恢复速度将远低于以往猪周期。
头部公司大概率重现猪肉行情
综合来看,头部公司明年可能还会重现2019年的猪肉行情。
头部公司的优势十分明显。目前,国内龙头企业市占率仍较低。根据上市公司公告披露,2018年行业规模前十的生猪养殖企业出栏量4953.07万头,占全国生猪出栏量的比重为7.14%,未来有较大提升空间。同时,头部企业已体现出成本优势,而防疫环节的效率提高有望令其成本优势扩大,大型企业具有更好的长期盈利水平,扩张动力也较强。
因此,这一轮猪周期产能恢复将主要依赖较大规模企业的扩张来实现,而产能占比约一半的小规模养殖户(据芝华数据,2016年年出栏500头以下的出栏占比为55%)只能小幅提升产能。
从业绩来看,三家龙头企业确定性较强。温氏股份2020年的利润释放确定性强,业绩大概率创新高。温氏股份是一家以畜禽养殖为主业、配套相关业务的跨地区现代农牧企业集团。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3亿元,归母净利润63.3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单季度实现净利润48.9亿元。预计公司2019年、2020年出栏生猪1900、2000万头,出栏肉鸡9、10.5亿羽。公司业绩受益量价齐升,预计明年收入950亿元,净利润300亿元。
牧原股份受益猪价上涨,业绩迎来爆发。这家公司的优势在于采用大规模一体化养殖模式,完全实现自育自繁自养,规模化养殖全国第一。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7亿元,归母净利润14.5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单季度实现净利润16.04亿元。预计公司2019年、2020年出栏生猪1000、1900万头,考虑到明年高猪价的确定性,预计明年收入550亿元,净利润280亿元。
正邦科技生猪出栏量在上市猪企中排名第三。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5亿元,归母净利润0.8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单季度实现净利润3.24亿元。预计公司2019年、2020年出栏生猪570、1200万头,明年营业收入410亿元,净利润105亿元。
后疫情时代,温氏股份、牧原股份、正邦科技等行业内头部公司,将由于逆周期时的播种,收获顺周期时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