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歆
1月4日,《证券日报》记者从银保监会获悉,银保监会日前印发《中国银保监会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推动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提出要求和目标。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意见》覆盖了银行、保险、信托、金融租赁、资产管理、资本市场等广泛金融领域,突破单个金融子行业局限,政策兼具深度、广度和行业间衔接度。综观《意见》全文,有以下特点:一是《意见》与中央关于经济金融发展的大政方针逻辑贯通;二是《意见》是经济金融多领域、多角度、多维度的系统集成;三是《意见》是对过往金融政策的继承创新。
银保信等多路资金
将提高直接融资参与度
记者注意到,《意见》提出,到2025年,实现金融结构更加优化,形成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保险机构体系。公司治理水平持续提升,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产品开发能力明显增强,形成有效满足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体系。信贷市场、保险市场、信托市场、金融租赁市场和不良资产市场进一步健全完善。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得到有效处置,银行保险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董希淼1月5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优化银行机构体系方面,应在推动大型银行下沉服务重心的同时,大力发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等中小银行。在我国,中小银行与民营和小微企业“门当户对”,有着天然的相容性。另一方面,在对接民营和小微企业续贷需求的同时,积极破解“首贷难”问题。
在推动形成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保险机构体系方面,《意见》提出,优化大中型银行功能定位,增强地方中小银行金融服务能力,强化保险机构风险保障功能,积极推动外资银行保险机构发展,培育非银行金融机构特色优势。
此外,《意见》明确表示,“发挥银行保险机构在优化融资结构中的重要作用。银行保险机构要健全与直接融资发展相适应的服务体系,运用多种方式为直接融资提供配套支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有效发挥理财、保险、信托等产品的直接融资功能,培育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理念,改善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各类健康和养老保险业务,多渠道促进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鼓励各类合格投资机构参与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1月5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部分政策导向非常重要,能够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在优化融资结构中承担更重要作用,同时支持居民财富成为股市的长期资金。”他进一步解释,该项内容有三方面好处:其一,将会为资本市场带来长期的资金;其二,为居民财富的长期保值增值提供一个好的途径;其三,银行和保险机构在发挥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方面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只有资本市场繁荣,才能够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从而让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或发债来融资;同时也会形成财富效应,让居民有更多的财富可以进行消费,这些都有利于我国经济增长以及转型。”
近年来首次明确提出
开展员工持股试点
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方面,《意见》要求,“银行保险机构要落实‘房住不炒’的定位,严格执行房地产金融监管要求,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抑制居民杠杆率过快增长,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继续做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化解,依法明确存量债务偿债责任,规范支持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配套融资,严禁违法违规提供新增融资”。
“引导资金进入资本市场长期投资,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监管态度的冷暖之间,政策对于股市和楼市的不同已经十分明确,存款搬家未来的主要方向将是以股市为主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一家地方银行零售业务从业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温彬认为,《意见》从问题金融机构处置、防控影子银行、房地产、地方债、“僵尸企业”、违法违规金融活动等重点领域风险、增强抵御风险能力等角度,全面部署了防控金融风险的政策措施。
《意见》对于“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深化银行业和保险业对外开放、引进先进国际专业机构、支持银行保险机构“走出去”。
董希淼对此表示,“当前,我国金融领域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我国金融机构要做好充分准备,积极适应对外开放的扩大和深化。首先,在开放过程中应该积极学习国外同业先进经验。其次,在与外资金融机构的竞争中准确定位,发挥比较优势。中资金融机构对我国情况理解更深、机构网点布局更全,这些都是外资金融机构短期内难以具备的。最后,面对外资进入时,不应只看到竞争,也要看到合作。如在业务层面,中资金融机构可以利用自身客户基础好的优势,外资金融机构则可以发挥业务模式更加成熟的优势。”
温彬则提示,为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保持对外开放竞争能力,《意见》总结推广部分金融机构成功经验,近年来首次明确提出“依法依规开展员工持股试点”,将为金融机构完善公司治理、提升发展质量和竞争能力开辟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