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西虹市首富》中,有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
背负着"一个月内花光十亿人民币"艰巨任务的王多鱼,一身便服回到了之前效力的足球队,踌躇满志地准备砸重金改造球队。结果,王总的一片赤诚无人当真不说,还被教练当成神经错乱,自掏腰包让他赶紧去挂号看病。
王多鱼当场破防:本来打算以普通人的身份跟你们相处,结果换来了疏远。现在不装了,我是亿万富翁,我摊牌了。
因为"钱"卸下伪装的,除了"太多花不出去"的王多鱼,还有"怎么花出去那么多"的中国电动车主。
本来打算以"先锋、环保、多金、时髦、精英"的尊贵身份跟老旧燃油车车主相处,结果格调没装成功,反倒把割掉头的"韭菜大刀"给招来了。现在不装了,我也是能源价格敏感型消费者,我摊牌了:
"昨天刚充的这次,多花了11块2毛6!"
"白天充不起电,只能半夜去排大队!"
"说涨就涨,一度电多付一块钱,谁吃得消哦!"
千言万语汇成一个字儿:抠。
战术大师,才配开电车
公众语境里,电动车主大多不差钱,风光潇洒、衣食无忧,每天在和煦温暖的春风中,过着"小红书式"的富贵迷人眼生活。
可在现实中,这样的电动车主只是极少数。绝大部分人,买电动车、开电动车,本质上,是因为负担不起开燃油车,多出来的"仨瓜俩枣"。
网络上的电动车主:奔驰宝马不算啥,劳、牛、马都开腻了,买台电动车,随便玩玩;现实里电动车主:牌照太贵,油价好高,做牛做马开油车,不如开送牌又送电的电车。
"就不乐意花钱"的底层逻辑,让各种电车抠门攻略、省钱妙招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
与燃油车要同时承担高昂的保养费和油费不同,电动车在全用车生命周期中,几乎不会在保养上有过多破费,最大额的支出,都集中补能,即充电这件事上。
当然,前提是你不花钱去买那些"在做了,进度0%"的下次OTA一定会有的智能配置。
对普通电动车主来说,如何把"免费充电"的羊毛薅秃,是一件大事。
一位金牛座小鹏G3车主分享了她的独家秘籍:多用家充桩;早起锻炼时顺便充电,自律还能享受波谷电价;自驾就用小鹏超充免费奶。
另一位小鹏 G3 车主的做法,更有章法,很明显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首先,态度要端正," 有 3 毛的,绝不充 5 毛的,有 1 块的,绝不充 1 块 3 的 ";
其次,善用阶梯电价。白天波峰,选择小鹏及小鹏合作免费桩。晚上波谷,选择第三方;
再次,不能怕麻烦,分开多次充,可以多享优惠。比如 5 毛一度电,3 毛服务费,为了用 " 满 5 减 5 优惠券 ",就在满 10 度电时拔枪,再充;
最后,高速出行能不充就不充,迫不得已,就提前规划,只在品牌自建超充桩上,充免费的电。
甚至还有车主为了享受每年都用不完的免费电额度,只要有时间,就会出门去充电站 " 打卡 ",并对这件事乐此不疲。因为," 充满 66 度电池用掉的钱,足够吃一顿小烧烤。"
不仅是小鹏,真正把电动车当"工具"的人,在充电费用方面的精打细算程度,已经不亚于在超市和家之间多次折返跑,只为多领几个免费富硒鸡蛋的大爷大妈们。
真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免费鸡蛋"。
不过,车主的这些"骚"操作,在每天都要开至少300公里的网约车司机眼里,不过是小儿科。
稍有经验的网约车师傅,对各个第三方充电服务提供商的优惠政策都能做到了如指掌,他们不会浪费一分钟波谷电价,就像他们不会错用任何一张自己账户内的满减优惠券那样。
如果家用车主在省充电费策略上,可以被称为"战术大师"的话,那网约车师傅,绝对是顶级的"战术上师"。
所以,当充电价格开始上涨时,这些大师和上师,开始先坐不住了。
油电真同价,再急也不迟
最先吹起涨价号角的,是全中国对电动车最友好的城市——上海。
一位电动车车主发现,自己经常使用的一个位于虹桥商务区附近的公共充电桩,价格突然疯涨,相同时间段内的充电价格从1.15元/度涨到了2.05元/度,幅度高达85%,远高同期油价涨幅。
不仅是上海,在广州、深圳、青岛、重庆、郑州等地,也纷纷出现"充电桩刺客"。
比如在郑州的电动车主发现,同样是在商务外环星星充电站充电,同时段的整体价格(含服务费)从0.5元/度,暴增到0.78元/度,涨幅近0.3元。
如果你开的是特斯拉 Model 3 后轮驱动版,那单次充满 60 度电池包的费用,在上海要多花 60 元,在郑州要多花 18 元。即便你开的是五菱宏光 MINI EV,单次充满 9 度的电池包,在上海要花近 10 元,在郑州要多花近 3 元。
按照一周两充的频次,在上海,开同样的特斯拉 Model 3 ,一个月就要比之前多掏至少 400 元。虽然只是一段饭钱,但令人不爽的点在于,这算一笔额外支出。
对家用电动车主来说,"充电涨价"影响还在可控范围内。但对网约车师傅来说,充电花钱多,意味着到手的钱,实打实地变少了。
比如郑州一位出租车司机就表示,一天充电要花15至16元,一个月要多花400至500元。杭州一位网约车司机为了不多花钱,每天卡点往返郊区充电,被誉为新时代的"充电标兵"。
甚至有人判断:2023可能是过去十年里充电费最贵的一年,但却有可能是未来十年里最便宜的一年。
事实上,这样的声音,更像是在"杞人忧天"。
因为即便按照涨价后的充电价格计算,电动车的补能成本依然远低于燃油车。
我们来做个简单的算术题:充电每度 2.15 元,充满特斯拉 Model 3 后轮驱动版的费用是 133 元,行驶里程按 500 公里计算,每公里 2.6 毛钱。同级别燃油车的话(如大众帕萨特),92 号汽油按照 8 元 / 升计算,百公里油耗按照 6 升计算,每公里近 5 毛钱。
这意味着只有充电价格超过4.3元时,电动车的补能成本才高于燃油车。将现阶段的充电涨价定义为"割韭菜",为时实在是过早,毕竟这价格连"油电同价"的边儿,都还没摸到。
一位资深电动车用户,分享了他的实际开销:平均百公里耗电约17度,家充桩平均5毛一度电,公共充电桩平均1.5元一度,两种方式平均8毛1度电,一年电费2040元,开8年总计1.63万。如果是油车,1.6L排量,一年跑1.5万公里,油费要7200元,8年合计5.76万。
差价4万多,稍微配点货,就能拿下绝美的爱马仕 Evelyne 29。
到底涨在哪儿了?
人人都在喊"充电涨价",可这价,到底是怎么涨上去的呢?
首先,我们建立个基础认知:公共充电桩的充电单价,是由电费和服务费两部分组成的。电费由当地电价决定,服务费由充电桩运营商决定。
其次,公共充电桩聚集而成的大型充电站隶属于工业用电范畴,每年电荒时,都会进行根据采购价格,进行临时调价。这一波涨价,就是夏季缺电限电,带来的周期性价格调整。
然后,各地电价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时收取",即将一天24小时划分为谷段、峰段和平段,每个时段按系统运行的平均边际成本收取电费,谷段最便宜,峰段最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分时电价"。
以此次涨价感受最明显的上海为例,根据 2022 年上海市发改委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分时电价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夏季(7、8、9 月)高峰时段电价在平段电价基础上上浮 80%,低谷时段电价在平段电价基础上下浮 60%,尖峰时段电价在高峰电价的基础上上浮 25%。
夏季(7、8、9月)的高峰时段是8:00-15:00、18:00-21:00;平时段是6:00-8:00、15:00-18:00、21:00-22:00;低谷时段是22:00-次日6:00。其中,7月、8月12:00-14:00为尖峰时段。
这就意味着,一位上海电动车主,如果选择在8月某一天的午餐时间进行充电,就恰好碰上了一天当中电价最昂贵的两个小时,自然也就觉得自己被充电桩"背刺"了。
电价明显浮动,与服务费小幅震荡,共同组成的双重buff,给平时"抠惯了"的电动车,带来了一点小小的"超支震撼"。
说到底,"充电涨价"是一个短期事件。
因为,电价在高峰过后就会恢复日常,服务费的监管力度也在不断加强,比如海口市就将在9月1日执行充换电服务费政府指导价管理:电动汽车(不区分车型)充电服务费上限标准为0.65元/千瓦时(不包含电费)。
再坚持一会,我们就又能薅,不,充上便宜的电了。
写在最后
充电价格上涨,让电动车再次登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电动车的核心优势之一,就是在补能成本上实现了对燃油车的降维打击。一旦"电绵羊"变成"电老虎",充次电比加满油还贵,除了那些买来当玩具的真·中产,普通人谁愿意把真金白银花在冬天怕冷、夏天怕烧、速度是快,但不够持久的"半成品"上呢?
不过,对于充电服务提供商现在就要开始割韭菜的判断,我建议先悬置一下。
要知道,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是1310万台,占汽车总量(3.19亿台)的4.10%。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是1045万台,占汽车总量的3.28%。截止今年6月,国内新能源车保有量是1620万台,可公共充电桩只有214.9万根,公共桩车比1:7.54。
相比在这么狭窄的盘子里割韭菜,持续发力扩容公共充电桩数量,彻底打消国人对电动车的"里程焦虑",让更多的人主动登船,才是相对明智的做法。
新能源车当下的确在高速增长,但主流还是燃油车,在新能源车保有量未达到一定规模之前,这刀即便砍下去,也割不到几根肥美的韭菜,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大家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