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公开处刑的前东家又多了一个——钟薛高。
近日,有多名自称钟薛高前员工的网友表示被拖欠工资,“钟薛高还钱”“林盛老赖”的硕大字眼被打在了图片上。
根据相关帖子,钟薛高没有按时支付薪资补偿,且没有明确时间表,甚至早在今年8月份就开始拖欠薪资和赔偿金了。
2018年出道即巅峰的钟薛高,一度拉升了国产雪糕市场的天花板,动辄十多元一支的雪糕,此前只属于哈根达斯等外资品牌。
然而当“雪糕刺客”被全网声讨后,作为刺客代表的钟薛高,也消失了在今夏的冰柜。
欠薪
近日,一位自称钟薛高客服部门的“前员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在公司效益不好期间,该员工等6人与公司人事提出优化补偿,并签署了离职同意单,约定补偿金和工资10月15日发放。
然而日子到了,钱却没到,于是该员工质疑公司当起了老赖。
欠薪的情况并不是个例。根据另一位网友发布的内容,“8月份的工资说延迟发,到了约定的时间也不发,没有任何说法,找人也找不到”“同一批甚至前一批被裁的大量员工都拿不到血汗钱,赔钱更是遥遥无期”。
而钟薛高内部给部分员工的回应则是“公司资金现在非常困难,所以大家的薪资补偿都没发放,我们在努力缓解资金压力”。
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钟薛高自成立后有过三次公开融资记录,最近一轮是在2021年5月18日,融资金额为2亿元,投资方为元生资本、H Capital、万物资本、天图投资。在此之后,便再未有融资报道。
10月20日,钟薛高向界面新闻回应称,公司正在积极解决相关纠纷。换句话说,欠薪传闻是真的,不过钟薛高同时强调,目前运营一切正常。
欠薪的同时,中国新闻周刊还注意到,以营销见长的钟薛高,其官方微信和官方微博已经近两个月未更新,官方微信上一次更新停留在8月11日,官方微博的更新日期则停留在8月22日。
值得注意的是,在钟薛高多条微博的留言区,有疑似合作方讨要执行费用。该名网友多次表示:“3月份给贵司做的项目,发票4月初就开了,现在也未付款。”留言时间从9月19日持续到10月19日。
这样的窘境让人难以置信,要知道,钟薛高曾以一己之力拉升了国产雪糕市场的天花板。
公开资料显示,钟薛高诞生于2018年,一出世就以独特的瓦片型雪糕造型和超高的价格从众多冰淇淋品牌中脱颖而出。
当年“双十一”,钟薛高推出了一款售价高达66元的“厄瓜多尔粉钻”雪糕,据称以天然珍稀的粉可可为原料、经由研发大师精心调制,光成本就要40元。
昂贵的定价丝毫不影响人们的消费热情,该款雪糕上架15小时就售罄2万支,一举将哈根达斯拉下马,荣登天猫冰品类销售第一的宝座。
经此一役,钟薛高也一炮而红,并被称为“雪糕界的爱马仕”,成为年轻人争相打卡的网红雪糕。
也正是在钟薛高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推出贵价雪糕:17元的喜茶多肉葡萄冰棒、20元的伊利须尽欢、29元的德芙黑巧冰淇淋……
刺客
贵价雪糕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商业逻辑。
客观上来说,雪糕涨价与成本的不断上涨有关,但更重要的是,雪糕作为一种低门槛消费品,同质化竞争非常激烈,仅靠产品本身很难建立护城河。
钟薛高创始人林盛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任何基于产品本身的竞争壁垒,其实都不高。特别是对于冰品来说,“你不是高科技产品,你不是人造卫星,你不是火箭发射,你能做到的事情其他品牌都做得到。这种都做得到的情况下,大家比拼的是传播能力的问题。”
在乳业分析师宋亮看来,贵价雪糕实际上就是用高价格建立品牌壁垒,“某种程度上来说,消费者是在为品牌高额的营销费用买单”。
在居民收入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上述逻辑并没有问题,但当消费者的钱包越捂越紧,批量出现的贵价雪糕,就开始成为“雪糕刺客”。
2022年的整个夏天,“雪糕刺客”的话题就没有停过,背后充斥着大众对于“雪糕越来越贵”的不满。网友们甚至立下了一条规矩:便利店里,不认识的雪糕你不要拿。
而作为刺客代表的钟薛高,更是遭遇了诞生以来的最大舆论危机。
“31度室温下放1小时不化”以及“火烧不化”等众多话题,几乎把钟薛高焊在了热搜上,也让钟薛高着实进入了一种被“架在火上烤”的境地。
于是,被“雪糕刺客”刺痛的消费者,在今年逐渐回归理性。
根据FoodTalks 2023年7月华东、华南、华中、华北四个地区雪糕/冰淇淋畅销产品TOP50榜单,排名前十的雪糕中,仅华东地区有两款10元雪糕上榜,其余均为5元及以下。
叮咚买菜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今年叮咚整体冰激凌销售环比去年增长,尤其是高温天气较多的5月、6月、7月。至于价格,更多的顾客还是讲究性价比高的产品,大促销商品更容易受到顾客的欢迎,“从整体上看,主流单支价格段在2-5元”。
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分析,今年雪糕的价格趋势是向中间价格带集中。“原来是一两元的产品很多,十几元的产品也有,出现了‘两头尖中间空’的现象,但今年很多商家开始往中间的价格区间布局,这既是行业竞争的推动,也是满足差异化需求的表现。”
而在这股理性消费潮中,钟薛高自然首当其冲受到冲击。
近日,中国新闻周刊随机走访了北京数家连锁便利店和超市发现,只有711便利店还在售卖钟薛高,罗森便利店的冰柜上有钟薛高的价签,但冰柜里却看不到相关产品。
罗森的工作人员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今年上半年进了一批货,但卖得特别慢,所以等卖完后就没再上货。
至于盒马鲜生和叮咚买菜等生鲜电商,也不见钟薛高的身影。
而曾经被高利润所打动的批发商,也开始对钟薛高说不。
中国新闻周刊在走访中,恰好遇到一名冰淇淋/雪糕批发商。当被问到是否有钟薛高的产品时,对方在冰柜中翻找了许久,才找了一支。从布满冰碴的外包装看,这支钟薛高躺在冰柜里的时间不短了。
这支名为“杏之奶冰”的钟薛高,在钟薛高官方旗舰店的售价为14元/支,然而在批发商这里只要3元/支。
当被问到为何这么便宜,该名批发商表示:“销量不太理想,想尽快甩货,给其他产品腾出冰柜。”
降价
事实上,钟薛高的市场嗅觉并不算迟钝。
早在今年3月,钟薛高就推出了3.5元一支的雪糕新产品“Sa’saa”,该产品在公司的内部代号为“钟薛不高”。
这个定价可以说相当精准。《2022—2027年中国雪糕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统计显示,2022年,网友对单个雪糕的接受价位大多在3—5元,占比为37%;其次是5—10元,占比为33.9%;接受价位在10—20元的为16.3%;接受1—3元价格的占比为11%;20元以上占比为1.8%。“钟薛不高”3.5元的单价正好踩中受众最能接受的价格区间。
不少定位高端的消费品,在价格下沉后更受市场欢迎,比如喜茶和奈雪。然而“钟薛不高”却没有实现相同的效果,线下商超便利店难觅其踪。
卖得贵不对,卖得便宜也不对,那么问题出在哪儿了?
宋亮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喜茶和奈雪本身就是渠道,他们降价人流自然会变多,而钟薛高本质上是一家生产型企业,渠道并不在自己的手里,不管贵还是便宜,都需要借助渠道来实现。
据悉,“钟薛不高”的主要销售渠道在线下。对此,钟薛高表示,这是因为3.5元/支的售价,很难支撑起钟薛高的冷链物流履约成本。
一直以来,线下都是冰淇淋/雪糕消费的主战场。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雪糕/冰淇淋线上线下的销售占比为20%和80%。
只不过,线下市场被传统雪糕品牌牢牢占据着。根据中国绿色食品协会的数据,2021年中国冰淇淋的线下市场,伊利以19%的份额位列第一,和路雪、蒙牛、雀巢、八喜,分别以15%、9%、8%、6%的占比紧随其后。
这意味着,一旦进入线下,钟薛高就不得不与伊利等传统势力短兵相接,核心是冰柜的争夺。
在便利店投放冰柜的成本,远不止一两千元的购置费,品牌方还面临着进店费、点位费等多项开支。此外,冬天如果要回收冰柜,还需要支付不菲的仓储费。品牌方的压力可想而知。
过去钟薛高卖得贵的时候,可以通过高利润激励渠道。2020年,钟薛高首次进军线下,靠着比传统雪糕产品更高的渠道费用,进入了200多个城市近40万个冰柜里。这个成绩不能说差,但与伊利600多万个终端网点相比,40万只能说小巫见大巫了。
而随着消费风向的转变,贵价雪糕开始卖不动了,钟薛高的高利润神话不再,毕竟再高的利润率也需要通过销量来实现。至于便宜的“钟薛不高”,又没有足够的利润给到渠道,销量自然难尽人意。
在宋亮看来,降价还让钟薛高丢了最重要的竞争力——品牌力。
事实上,高端冰淇淋/雪糕市场并不是没有了。据CBNData不完全统计,2023年各品牌共发布70款新品。51%新品为中高端产品,单支价格在10元以上,46%新品的单支价格区间集中在3-10元。
宋亮建议,钟薛高还是要坚持高端定位,不要轻易降低身价,同时坚持高端渠道,不要什么渠道都去。
不过这个决心好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