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生母持续虐待近一年后,6岁的轩轩却依旧惦记着母亲:“妈妈只是有一点病了,你们不用担心,她很快就可以好起来了。”
距离轩轩截肢已过去9个月有余。医生的诊断书显示:双眼视神经病变,残疾等级为一级;双小腿缺失,残疾等级为三级;精神方面患上癫痫,残疾等级为二级。10月初,奇闻事件记者在江苏南通见到他时,原以为在经历如此重大伤害后,他会变得沉默寡言、不想见人,可实际情况却与想象中的不同。他热情、开朗、活泼、对人友善,如果不是身体留下的难以修复的残疾,很难想象在轩轩身上曾发生过什么。
2022年2月至今年1月初案发期间,轩轩生母顾小丽(化名)曾采用打骂、摔扔、推下楼梯、浇冷水、在外淋雨、逼吃粪便、长期挨饿等方式对轩轩实施虐待。2022年5月,幼儿园老师发现轩轩身上多处外伤,遂向有关部门反映。顾小丽在有关部门教育、训诫后仍不思悔改,之后仍反复对轩轩进行伤害,导致其双侧足踝冻伤坏死而截肢,经法医鉴定,轩轩人体损伤程度为重伤一级,后被确诊为双眼残疾、双小腿残疾、精神方面患有癫痫。
2023年1月3日,轩轩父亲门先生从外地赶回发现后报警。之后,顾小丽因涉嫌虐待罪被南通市通州区公安局刑事拘留。10月12日,该案在南通市看守所驻所法庭一开庭审理,轩轩生母顾小丽当庭流泪表示后悔,法院未当庭宣判。
至今,轩轩还一直以为,妈妈是因为生病了,所以才会对他做出那样的举动,“妈妈现在在接受治疗,治好病就会回来了。”
活泼开朗的男孩
从南通站出发驱车行驶15公里到达通州区平潮镇云台山村,轩轩和他的父亲就暂住在村养老院旧址院子里的铁皮房。进入铁皮房,映入眼帘的是一张仅够父子二人休息的床和一辆轮椅,视线的左边则是一间厨房。父子俩已经在此生活一段时间了。
门先生不敢再让儿子回到那个有着痛苦回忆的“家”。10月11日,在开庭审理的前一天,奇闻事件记者在铁皮房里见到了轩轩。在看到陌生人到来后,轩轩不但没有闪躲,反而热情地从房子里走出来打招呼,还从厨房里拿出一筐栗子分享,之后偷偷往记者背包里塞了一个橘子和一个蛋黄酥。被发现后,轩轩则笑着说:“这是我给你准备的惊喜。”。
在和门先生交谈的过程中,记者了解到,他们家境本就不富裕,轩轩出事后,他更是只能专心照顾儿子,没法外出打工。目前,父子二人吃的食物很多都是爱心人士送过来的,但每次有人来家里,轩轩都会大方地拿出来分享,从不吝啬。
和许多人想象中的也不同,遭遇生母虐待后的轩轩,并没有失去6岁小男孩应有的调皮与活泼。他会吵着让父亲或是来看他的客人给他讲故事,陪他在院子里打闹。今年6月,轩轩出院没多久,假肢公司上门给他安装了假肢,目前还在适应阶段。假肢戴得久了、磨得脚痛了,他才会坐到院子的瓷砖长椅上,安静欣赏一会儿父亲买给他的金鱼。如果不是戴上假肢后走路一跛一跛的双脚,以及要贴近人旁边才能略微看清是谁的眼睛,外人恍惚之间,会有一种在他身上什么都没有发生过的错觉。
当天傍晚,得知第二日要开庭而赶来请求谅解的轩轩外婆,一个劲儿地跟门先生提着“轩轩母亲”“对不起”等字眼后,轩轩才像是想起了什么,突然发了脾气。他发起脾气时,并未大喊大叫,而是不想见任何人,把自己锁在屋子里不讲话。门先生告诉奇闻事件记者,提他母亲时要看他的心情,由于外婆提的次数太多了,他可能有点生气了。
等待长出新的“脚”
关于轩轩具体遭受过什么,外人根本无法想象。从门先生口中得知,2023年1月,他突然被轩轩母亲告知“孩子病的已经无法走路了”,门先生令其将轩轩送往医院后,自己也从江西的工地上赶回南通。“起初并未觉得多严重,直到回家后给轩轩洗脚,发现双脚红肿才又带孩子去了医院,医生检查后说轩轩情况严重,建议我报警,从来没想过,她会这么对待轩轩,在外面赚的钱我都打给家里了,就是希望他们能好好生活,结果我儿子被她搞成这个样子。”门先生忍不住直掉眼泪。
据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检察院起诉书显示,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初案发,轩轩生母顾小丽经常对轩轩采用打骂、摔扔、拖拽、罚站、撕嘴、推下楼梯、扯头发、浇冷水、在外淋雨、逼吃大便、长期挨饿等方式实施虐待。顾小丽在有关部门教育、训诫后仍不思悔改,尤其是在2022年11月至案发期间反复对被害人进行伤害,导致其在短期内双侧足踝部冻伤、跌倒致创伤性硬膜下出血,引起颅内高压而双眼视力下降以及双侧足踝冻伤坏死而截肢,经法医学鉴定,轩轩的人体损伤程度为重伤一级。
门先生还告诉奇闻事件记者,检察院起诉书出具的比较早,轩轩那时还未完全检查完。门先生提供给记者一份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出具的评定,该评定显示日期为2023年8月11日,内容是轩轩双眼视神经病变致残,残疾等级为一级;双小腿由于其他外伤缺失,残疾等级为三级;精神方面患有癫痫,残疾等级为二级。门先生说,这份评定是他过一阵子要赶回安徽老家,给轩轩更换残疾证要用到的。
“假肢公司说轩轩的假肢要两年一换;医生说把目前的视力保持好尽量不要让他瞎,这个损伤是不可逆的,癫痫方面目前是靠吃药来维持。”门先生表示。云台山村的一位村干部告诉奇闻事件记者,“我们都告诉轩轩,戴假肢只是暂时的,很快就会长出新的脚来安慰他。”轩轩则告诉奇闻事件记者,自己正在等待新的脚长出来。
善意的谎言不止一个。因为不知道如何和轩轩解释他母亲的行为,门先生只能告诉他,妈妈只是生病了,所以才会对他做出那样的举动。至今,轩轩都以为妈妈现在在医院一样的地方接受着治疗,治好病就会回来。外婆来请求谅解的那天,第一次提到轩轩母亲时,轩轩甚至还去安慰外婆:“妈妈只是有一点生病了,你们不用担心,医生会把她肚子里的细菌全部弄光,她很快就可以好起来了。如果你想她的话,可以先看个电影什么的。”
“陌生的妻子”
门先生今年37岁,安徽人,除了父母之外,还有一个比自己稍小些的弟弟,家庭虽然贫穷但关系融洽。2016年9月,在外务工的门先生与顾小丽经人介绍认识后结婚,于2017年5月二人生下轩轩。谈起顾小丽,门先生形容她,“一米六几的个子,中等身材,比我小两岁,比较会说话。17岁父亲去世,她母亲独自把她拉扯大,和我结婚前有过一段婚史,生过一个女儿。”
门先生坦言,对于自己妻子的过往了解并不多。轩轩出生在门先生的老家安徽,顾小丽生下轩轩后没多久,二人便回到顾小丽的老家江苏南通,轩轩则交由奶奶带大。二人回到南通后不久,在超市上班的顾小丽提议把轩轩从安徽带回来自己带,但等门先生把轩轩接回来后,顾小丽又嫌弃轩轩影响了工作和生活。2017年10月,二人因不合离婚后轩轩由门先生安排回了安徽老家由亲属抚养,后经门先生提议,二人于2021年10月复婚。2022年1月下旬,门先生将轩轩从安徽老家又带回了南通,与顾小丽共同抚养,自己则长期在外务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一位云台山村的村干部告诉奇闻事件记者:“门先生在外务工期间,轩轩、轩轩母亲、轩轩外婆以及轩轩母亲和前夫生的女儿,一家四口生活在村里。轩轩外婆60多岁,脑子偶尔不清楚,轩轩的姐姐上四年级,学习成绩很好,非常乖也很内向。去年5月,我们就知道轩轩母亲经常打轩轩的事情,轩轩调皮,我们都以为是正常孩子惹母亲生气动动手这种,还上门劝诫过,而且轩轩母亲把大女儿带的还蛮好的,谁都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
“我在外面工地东奔西跑,一年也就回来两三次。”不只是对妻子的过往所知甚少,由于长期在外务工,妻子在老家的状况,门先生也了解得不多,所以他至今也未想通,两个孩子为什么会被区别对待,“她曾在去年给我打过电话,说轩轩在学校撒谎被她打,闹得警察都上门了,说自己已经没送孩子去上学了,让我跟警察解释说轩轩经常撒谎。我当时也想过,是不是小孩子调皮打得狠了一点,但从来没想过会这样。她对我来说,有时就像个陌生人一样。”
心理如何疗愈?
在遭受母亲虐待后,除了身体上的伤害,轩轩的心理健康也格外受到关注。心理学专家刘爱民告诉奇闻事件记者,遭受生母虐待后,孩子没有出现敏感、情绪低落、哭闹闪躲等情绪或行为,不代表孩子坚强,他只是隐藏了内心的创伤,这样的创伤会有滞后性发作。且因为年龄幼小,被长时间虐待后,也可能会有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表现。一方面,他会期待群体人员的接近,另一方面随着时间推移,年龄增长,也会逐渐远离接近他的人群。“另外,善意的谎言比如‘还会再长出一双脚来’看似短期有效,后面如何面对和解释也是一个问题。孩子还是需要长期的心理治疗和干预的,包括青春期之后他的情绪行为的指导,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来自四川成都的心理咨询师王翠则认为,孩子被生母(或其他主要养育者)虐待发生的年龄越小,对孩子心理和精神造成的伤害越严重。轩轩遭受的虐待发生在4岁多,因为被虐待得比较重,给他的心理创伤仍然非常大。生母(或其他主要养育者)虐待本身会让孩子非常恐惧、无助,会以为是自己不好母亲才惩罚自己,可能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被扭曲。
心守护心理救援热线创始人、督导锁朋也表示,母亲是孩子最大的安全感来源,母亲的虐待是违背动物本能的,完全没有人性的,幼小的孩子几乎只能依靠母亲活下去,来自孩子最大的依靠和安全感来源的虐待,会残忍地扼杀孩子的安全感。被虐待的孩子同时会非常矛盾和困惑,又想要和母亲接触又害怕靠近母亲,内心极度矛盾的依恋关系,会摧毁他对世界的基本信任。有的父母在虐待孩子时总是有借口,认为是孩子不乖,孩子就容易产生极度内疚感,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好才会被惩罚。
王翠建议,专业的儿童心理咨询师应该及时介入,定期和轩轩沟通帮助他。如果没有这样的资源,轩轩父亲或者其他人可以告诉他,这不是他的错,是妈妈的错。如果可以,最好有稳定的亲人长时间在身边照顾直到成人,不再让轩轩回到妈妈身边。虐待导致的残疾,也要给轩轩及时的疏导,主要照顾轩轩的人要更好地爱他。锁朋则表示,周围的人接触轩轩时,不必在孩子面前说母亲的不好,也要避免过分同情可怜孩子,要给他制造一种平和温暖的氛围,让他有一个安全的过渡期。
如何才能避免或者减轻此类悲剧的再次发生?王翠建议,要有更加健全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婴儿和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家长虐待儿童不是简单的“家务事”,建议制定相关标准细则,在达到标准时有外界力量及时介入,终止虐待的发生,必要时剥夺虐待孩子照顾者的抚养权,让其他照顾者或者机构来照顾。“社会需要意识到,孩子虽然是父母所生所养,但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需要尊重孩子,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人看待,而不是自己的附属品。很多家庭是妈妈一个人带孩子,如果感到困难,感觉长期无法好好对待孩子,要及时寻求家里人和社会的帮助。不让妈妈一个人承受太多带娃的辛苦,太辛苦了可能会导致仇恨,最终发泄到孩子身上。特别是本身有心理困难的妈妈,更需要家人的协助,需要父亲或者其他亲人一起养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