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亚马逊官网发布公告,出于安全考虑,不再允许第三方卖家销售面向儿童的水珠产品,卖家必须在12月22日之前下架所有的相关产品。除亚马逊外,零售商沃尔玛和塔吉特俊发表声明称,由于存在安全隐患,将停止销售儿童水珠产品。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发现,这类产品在国内同样有销售,其名称不一,如“水宝宝”“水精灵”“吸水珠”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在多个电商平台搜索“水宝宝”,其中销量最高的累计超10万,据商品详情页,该产品通常采用吸水性树脂制作而成,商家宣称无毒无味,部分页面提示“禁止误食”。
亚马逊公告表示,这类水珠产品是一种高吸水性聚合材料制成的彩色小珠子,其名称多样,例如水球、水疗球等,通常只有一粒绿豆大小,但当遇到水或其他液体后,体积会膨胀上百倍,变成光滑透明的小水球。
据央视报道,数据显示,在2016年至2022年期间,全美约有7800名幼儿因玩耍水珠时发生紧急状况而被送医治疗。来自新泽西州的美国国会众议员已在11月提议立法,禁止在全美范围内销售所有供儿童使用的水珠产品。
“虽然并不常见,但儿童误食‘水宝宝’这种情况我们在临床也有遇到过,我们通常通过胃镜来将异物取出。”厦门市儿童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医院)副主任医师陈競芳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因为孩子们不知道这种玩具的危害性,容易误吞,而这类玩具的吸水性很强,吸水膨胀后,容易造成消化道梗阻。而且这类‘水宝宝’也是有毒的,会对小孩子的肝肾功能产生影响。”
此外,厦门市儿童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医院)放射科主任刘俊刚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孩子误食“水宝宝”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在影像上很难发现,很容易被漏诊。“很多都难以判断,有些孩子出现症状后才来就诊,有些甚至出现明显梗阻的症状,需要手术治疗。”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搜索发现,因误食“水宝宝”导致儿童就医的现象一直存在。据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官方微信公众号,2022年9月2日,11个月的轩轩(化名)因误食两颗“水宝宝”出现腹胀、呕吐、脱水等症状,最终被确诊为消化道异物导致的急性肠梗阻。青岛妇儿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2022年11月23日发布消息,1岁的患儿把“水宝宝”当成“糖豆”吃了下去,水宝宝在体内遇水膨胀,直径接近4厘米,造成了肠道阻塞。
对此,陈競芳提醒,如果家长发现孩子误食“水宝宝”,千万不要喝水,避免膨胀。在平时生活中,家长应提高安全意识,避免孩子误食金属制品、尖锐异物或块状异物,如果发现孩子误食异物,应尽快送至医院检查,及时取出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