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在职1万退休后只能拿4000【图文】_社会新闻_行业资讯_258商务网
推广 热搜: 广州  SEO  贷款  深圳    二手    贵金属  网站建设  机器人 

专家:在职1万退休后只能拿4000【图文】

   2024-01-09 01:39:35 互联网258商务网1
核心提示:中国正在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14.9%,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为8.86亿,占总人口比重为62.4%...

专家:在职1万退休后只能拿4000

中国正在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14.9%,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为8.86亿,占总人口比重为62.4%。随着老年人群的增加,当前现收现付的养老金制度面临巨大压力,除了目前议论的渐进式延迟退休,还有哪些举措可以应对老龄化、少子化带来的挑战?延迟退休是否会对当前就业压力较大的年轻人造成影响?近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董克用接受《有识》栏目“人口十问”系列访谈,他表示,现在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社会平均养老金替代率大概为43%,这个标准离国际上保证退休后生活水平不下降(60%),还差上十几个百分点,追求比较好的退休生活要达到70%。也就是说,在职时一万元,要有6000到7000元的退休金,才能有不错的退休生活,现在我们的基本养老保险只能满足4000多元,显然不够。养老金现收现付制度,只能保基本生活,要想让每个人退休都过的很好,延迟退休这一招肯定要用,但解决不了所有问题,因为不可能一直延迟到80岁退休。董克用建议,何时退休、何时全额领取养老金这件事,要还给劳动者。比如一些人觉得自己身体好,有精力,有能力,希望干到70岁,那就每年增加一些待遇进行鼓励;一些人想早点回家带孙子,觉得少拿点养老金没关系,因为儿子儿媳妇能够全身心去工作。

以下是文字实录:

1、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社会统筹制度,也就是说,现在在职人员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主要用于支付现在已经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这种制度如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为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14.9%,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为8.86亿,占总人口比重为62.4%。除了目前议论的渐进式延迟退休,社保养老体系,还有哪些举措可以应对老龄化少子化挑战?

董克用:我们国家有两个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一个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了企业职工、机关事业职工(2014年并轨,目前已差不多10年了),也包括城镇中的自由职业、灵活就业者、个体经济,都可以以灵活就业的名义加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另一个是以农村户籍人口为主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这两个制度已经覆盖了中国十亿人群,理论上全面覆盖了劳动力人口及退休人员。城乡居民,也就是农村的老人,一到60岁,国家就会在银行开通个人账号,定期打钱,不用个人管了。

现在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采取的是现收现付制度,虽然我们叫社会统筹加个人账户,原本设计是社会统筹现收现付、个人账户完全积累,但由于各种原因运行到今天,负责任地讲,这个制度已经回归了现收现付。我们个人账户部分并没有单独运行,单独积累,而是社会统筹的钱和个人账户的钱放在一个大池子里。 从未来发展看,现收现付制度只能保基本,不能指望其待遇会很高,因为人口老龄化的因素。如果要想坚持现收现付制度不改,就有以下四个办法。

第一个办法,必须延迟退休。因为假定延迟一年,相当于全体人多交了一年社保,如果预期寿命不变,那养老金不就少领取一年吗?所以,发达国家首先采取的就是这个办法,很多国家已经不是60岁退休,而是65岁,欧盟现在是70岁,才能全额领取养老金。延迟退休这一招肯定要用,但解决不了所有问题,因为不可能一直延迟到80岁。

第二个办法,就是在职人员多缴费。要想维持退休人员的待遇水平不变,就要在职人员多缴费,这可能吗?在职人员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不能光想着养老,还有其他费用要交,所以提高费用这一招全世界都挺难,各国也不怎么用 。

第三个办法,降低老人待遇,这招更难。因为已经退休人员,要想把待遇降下来,世界各国都难做,一般都需要顺应经济发展,起码要抵御通货膨胀,使养老金待遇不下降。中国更是这样,我们已经18年连续每年都上调退休金待遇,所以降低这招使不得。

第四个办法,就是财政补贴。有的发达国家进行大量财政补贴养老金。可不可行,大家说这是民生嘛,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公共财政是补城镇职工,还是应该去补贴收入比较低的城乡居民?按统计数据来看,城镇职工的平均退休金已经是每个月3000多元,城乡居民养老金平均才200多元,依靠财政大量补贴来维持第一支柱的高替代率,显然是不可能,也不应该。

这样看来,上面几个办法都不太行,所以,还是应该让第一支柱回归保基本,然后大力发展积累型的二、三支柱,这就是我们国家提出来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金制度改革的方向。

2、当前年轻人就业面临一定困难,尤其这两年每年有超过1000万大学生毕业,今年青年人失业率一度超过20%。如果我们实行延迟退休,会不会给就业市场造成压力,老年人是否会挤压年轻人就业机会。在延迟退休的过程中,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董克用:第一,延迟退休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原来应该今年退,一下就推迟到65岁再退,而是慢慢延迟。比如一年只延迟两个月,可能要五六年之后才推迟一年。不是说一步到位,整个社会五年没人退休都在工作,那当然对就业市场的影响非常大。但如果一年只延迟一两个月,其实影响并不大。

第二,老年人的工作岗位和年轻人的冲突并不是很大。当然有一些公职,比如说公务员,那必须得退一个,才能进一个,因为编制有限。大量的市场就业,其实影响不大。比如很多民营企业,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家,他们并没有退休,一直会创造财富,发挥自己的才能。我的建议是,我们应该把就业和不就业,以及是否领取养老金这个事,相对分离。我们要建立一个概念,“全额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年龄”。随着社会老龄化,这个年龄肯定要往后推,不可能再像现在一样,女士55岁、男士60岁就不再工作了,其实,这也不公平。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是15岁、16岁初中毕业就参加工作,重体力劳动,一直要干到60岁、65岁才能退休,他们干不动。另外一个人,是博士毕业。按照现有教育制度,博士毕业要到30岁,他们也60岁就退休吗?现在高校女老师55岁就退休,全国平均寿命已经78岁,大城市甚至达到了80多岁,那55岁就退了,工作才20多年,这也不公平。所以,我觉得要把何时退休,何时全额领取养老金这件事,还给劳动者,让他们自己做决定。制度设计规定一个全额领取年龄,然后逐步提高,把选择权给劳动者,想早点退休,领取的退休金就打个折,希望延期退休,就增加待遇。比如一些人觉得自己身体好,有精力,有能力,希望干到70岁,那就每年增加一些待遇进行鼓励,因为为社会做贡献了,也在持续交养老保险。所以,可以是通过“早减晚增”这样一个机制,最终把何时退休权利交给大众。比如一些人想早点回家带孙子,这对整个社会来说挺好,少拿点养老金没关系,因为儿子儿媳妇能够全身心去工作。这对社会来说也没什么损失,因为已经交够了年限,愿意早一点退休不想等到全额领取那天,比如拿80%就满足了,完全可以自己决定。

大家不要硬性理解延迟退休,要从宏观去看,为什么全额领取年龄一定会推迟,因为我们的基本养老金是现收现付制度,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深化,延迟退休会增加制度的可持续性第一支柱延迟,可能要65岁才能全额领取,而第二、三支柱可以往前提,可能60岁就可以领,中间有五年时间可以过渡一下,这种弹性能够化解老年人和年轻一代的就业矛盾。另外,不是一次性大规模延迟,而是通过一段时间去慢慢化解,青年人就业高峰就是这几年,现在已经出现了少子化现象,2022年出生人口只有八百多万。2023年大学毕业生1158万,如果再过十几年,延迟退休政策到65岁,这个矛盾就化解了。再过20年,大学毕业生不会超过八百万,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多,新进入就业市场人少,那时候考虑的可能是就业人口太少,那就是一个新的问题。

3、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一周年,账户开立数超4000万人、总缴费金额200亿元,其中只有900多万人完成了资金储存,实际缴费人数仅为参加人数的31.37%;人均储存仅2022元,与1.2万元缴纳上限差距明显。怎么看过去一年的数据情况,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建设还有哪些难点,国际上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董克用:我的判断是开局良好,成绩不错。

第一,个人养老金制度补上了此前的制度短板。过去我们一直强调多支柱,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由政府主导,分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乡村居民基本老养老保险。第二支柱:年金制度,包括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是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是自愿建立的个人养老金,以个人为主导。第三支柱,2018年在部分地区进行了相关试点,但不是很成功,参加的人不多。通过总结经验,去年推开了个人养老金制度,吸取了试点的经验、教训,采取了个人账户的制度,就是先开账存钱,然后买相应的合格产品,弥补了制度短板,我觉得意义非常重大。

第二,过去试点的时候只是在保险业,这一次银行也提供了相应产品,银政保都齐了,现在产品已经700多种了。

第三,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出一年,反响还是很大,有4000万人开户,不管其中是不是有部分人还不清楚就开户,起码说明大家对养老问题的意识提高了。过去,基本养老保险基本不用个人管,特别是在职的都由单位代扣代缴。第二支柱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也都是单位代扣代缴模式。而个人养老金的制度建立,意味着只要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就可以去开立账户存钱,为自己未来的养老做储备。这也说明,老百姓开始关注这件事情,认为养老不能只靠国家、企业,在一定条件下还要靠个人。这个背景是我们的老龄化速度非常快,规模非常大,65岁及以上人口的占比,在今后30年会迅速上升,从现在的14%会上升到25%、30%,甚至还高。这种情况下,三分之一在上学,三分之一在工作,三分之一退休,基本养老保险也就是保基本,不可能指望再高。

现在,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社会平均养老金替代率,大概为43%,这个标准离国际上保证退休后生活水平不下降(60%),还差上十几个百分点,追求比较好的退休生活要达到70%。也就是说,在职时一万元,要有6000到7000元的退休金,才能过一个不错的退休生活,现在我们基本养老保险只能满足4000多元,显然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第二、三支柱。现在,通过个人养老金制度,大家都在关注这件事,我觉得非常好,唤醒了公众的养老意识。

所以,从这几个方面看,确实开局良好,成绩斐然。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制度出台都不可能十全十美,特别是这么大一个制度,第一次让老百姓来决定从自己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钱去长期储蓄,为自己的养老做准备。这么大一件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个人养老金制度一定是持久战,而不是速度战。

这其中,有一些部分需要改进。

第一,改进税收优惠。激励个人拿出现在的收入来为未来做储蓄,这部分钱不用纳税,中间投资的资本利得也不用交税,取出来的时候按3%税率,这样的税收优惠政策挺好,但效果被打折了,因为我们的个人所得税缴纳范围不大,不是主要税种,工薪劳动者中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人数有限。首先,有起征点,一个月如果就拿5000元工资,不用交个人所得税;超过5000元,还有七项扣除,如果所以专项扣除条件都符合,一个月一万元大概也不太需要交税。这种情况下,税收优惠的政策就没什么吸引力,都不用交个税,还有什么积极性,而且将来取出来还要交3%的税。因此,税收政策上,确实有改进空间,比如可以是现在不交税,取出来也不用交税,或者取的时候只对缴纳的本金部分交税,保值增值部分不用交。这也符合目前国家个人资本利得税免征政策,目前,个人所得税制度只针对劳务所得,没有对资本利得征税。长期储蓄的最后阶段,利得部分往往会高过本金,存的时间越长,投的产品越好,当然收益就越高。

第二,改进产品。现在市场上提供了大量产品,多的让老百姓眼花缭乱,有点不知道怎么选择,特别是这两年,资本市场不好,买的产品没有挣钱还亏钱。中国经济正在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速增长时代正在逐渐远去,资本市场波动也比较大,这种情况下,怎么能有适应这种特征的养老产品,我们的银政保机构能不能在这方面多下点功夫?国外设计过一种默认产品模式,叫合格默认投资,因为大家金融知识有限,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成为投资专家,很多时候也不知道该买什么好。这种产品就是不知道投什么没关系,只要个人同意,它会根据每个人的特点,例如年龄段、风险承受能力等,默认投资到一个产品中。如果第二年觉得默认挺好,比如给了3%的回报,很多人自己投还不一定有这个收益,就继续默认。当然,我只是举个例子,不是说我们也一定要这样做,这是一个启发,也就是说产品端有大量改进空间。金融机构做好服务,同时完善政策,在产品方面进行一定的创新,第三支柱未来的发展还是令人期待。

 
标签: 专家,在,退休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258商务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友情提示:买产品需谨慎
网站资讯与建议:125493959@qq.com 客服QQ:2924917661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2924917661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