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最高法、民政部、全国妇联联合召开治理高额彩礼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涉彩礼纠纷典型案例,同时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涉彩礼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规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司法解释强调了禁止以彩礼为名借婚姻索取财物的原则,并对彩礼的范围、返还的条件、当事人的确定等予以规范。
从此次最高人民法院的具体表态来看,一个基本态度是,彩礼可以有,但必须合情合理,在双方能够接受的范围内,也在当地群众普遍认可的范围内。对高额彩礼坚决说“不”。
再通过最高法公布的涉彩礼纠纷典型案例可以看出,实事求是,尽可能平衡双方当事人的正当权益,是司法机关的现实追求。
当前,彩礼漫天要价,已经成了一种社会乱象,不知阻挡了多少年轻人追求幸福的脚步,压垮了多少个家庭,给社会风气造成了巨大的污染,有的甚至还引发恶性刑事案件。
如果任由其发展下去,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家庭要“面子”不要“里子”,社会的人情味越来越淡,铜臭味却越来越浓,相关的矛盾和冲突越来越多。到那时候,大家恐怕都难以独善其身,社会的和谐稳定也会大受影响。
明白了这些,就更能理解最高人民法院为什么要对“高额彩礼”出手。其本质上还是要用法律的方式,回应群众的现实关切,为群众纾难解困,引导社会形成文明风尚。
公布相关的司法解释和司法判决,目的也很明确,为整治高额彩礼提供法律支撑,发挥法律的“定海神针”作用,让年轻人不再受困于高价彩礼,把无数家庭从彩礼深渊中拯救出来,让彩礼重新回到“礼”上,而不是过于纠结在“财”上,让婚姻始于爱情并归于爱情,回归本质和纯粹,让健康、节俭、文明贯穿婚嫁始终。
每一条整治高额彩礼的法律依据,每一个具体案件的判罚结果,每一次的以案释法,以及每一场治理高额彩礼的新闻发布会,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共同在社会上构筑起一道遏制天价彩礼等陈规陋习的“无形长城”。这也是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待。
一份份彩礼,关系着文明。若天价彩礼真被整治到位,将利于个人、利于家庭、利于社会。当文明婚嫁的新风,吹拂着年轻人的面颊,当父母不再把彩礼多少当成衡量爱与幸福的指标,而是尊重孩子的情感选择,那么,无论是个人和家庭的快乐与幸福,还是社会和国家的和谐与文明,都能提升“高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