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内看,安全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人民群众对安全的需要和国家安全供给能力之间尚存差距,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妥善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解决好安全问题是重要前提。与此同时,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维护国家安全服务于实现伟大奋斗目标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牢固树立和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努力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实安全保障。这要求我们以辩证思维理解国家安全,充分认识到安全既是目标也是手段,既有现实意义也有未来指向,应对安全风险特别是重大安全风险,必须从时代前行和国家发展的大局审视形势,以新的理念和举措应对局势。
从国际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一方面,各种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跨国界流动更加迅速,带来的安全挑战尤其是重大安全风险与日俱增,国家安全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另一方面,各领域安全风险和挑战的内外联动、累计叠加效应日益明显,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成本持续上升。在此背景下,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挑战,世界各国是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只有世界安全了,一个国家才有可能安全;只有走共同安全之路,国家安全才能持久。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时,明确强调要“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由此可见,在新时代维护国家安全,必须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世界情怀。
由此可见,在新的安全形势下,国家安全能力越来越表现为一种有效应对现实安全威胁和潜在安全风险的系统能力,既体现在对国家安全变化的认识中,更要落实到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康的具体能力建设上。这些新变化表明,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不仅多元,而且各类风险挑战的内外联动、累积叠加在不断增强,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需要从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协调推进。
对内要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当前,我国安全形势总体上是好的,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但也存在一些威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素。这要求我们必须提高统筹组织社会公共资源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提高统筹组织社会公共资源的能力,有助于充分调动党政军民学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合力;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扎实做好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工作,有助于提高群众防范能力,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维护国家安全的积极性。要在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同时,着力提高预判、防范和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本身就是根除经济、社会、生态、科技、文化等领域滋生风险点的土壤和环境的过程,这本身就构成了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实基础。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完善风险防控机制,重点预判、防范和化解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重大风险。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首在预判,重在防范。风险是关于未来的某种可能,它的产生需要一定条件并以一定概率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可以运用科学方法来预判的。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强化风险意识,做到常观大势、常思大局,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完全有可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既要建立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全面掌控和认识风险的成因,做到未雨绸缪;也要建立风险防控协同机制和风险防控责任机制,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做到及时终止风险和有效化解风险带来的震荡,将可能的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最小。
对外要为全球安全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伴随世界大变局加速深刻演变,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增多,我国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中国只有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不断拓宽国际合作领域,才能在国际合作中优化国家安全的国际环境。具体而言,经济合作有助于夯实国家间共同利益的基础,人文合作有助于筑牢社会间的了解和信任,军事合作有助于提升危机管理的水平,全球治理合作有助于优化整体国际环境。与此同时,还要开展更为广泛的国际司法合作,一方面为加强海外利益保护,确保海外重大项目和人员机构安全提供必要法律保障;另一方面也可以钳制某些国家以其国内法律为依据的针对中资企业的双重标准行为。这是国际交往的重要基础,也是维护和塑造新时代国家安全之需。